法治滨州网               主编信箱:fzsdwxw@163.com  新闻热线:18754362777
滨州站头图
法治济宁网logo 山东地图
今日聚焦
县市区频道: | 滨城区 | 沾化区 | 惠民县 | 阳信县 | 无棣县 | 博兴县 | 邹平县 | 经开区 | 北海区 | 高新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滨医专栏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真心换真情!滨医技术在坦桑尼亚落地、开花、传播……

时间:2024-01-25 09:17:13  来源:法治山东网滨州  作者:

 
  近日,第26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国建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载誉归来。1月23日上午,滨医附院为丁国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宁及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徐宁代表医院对丁国建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并对他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希望,丁国建继续发扬援外精神,继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医院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科室、职能部门纷纷表态,将继续做好保障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待遇,让援外医疗队员的价值得到体现。
 
  仪式上,丁国建汇报了援外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

 
  2022年1月,丁国建远赴非洲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在坦桑尼亚期间,他努力克服生活条件落后、思念家乡亲人,尤其是全球新冠大流行时期当地医疗环境恶劣等种种不利条件,扎实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同时,丁国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填补了坦桑尼亚儿外科小儿腹腔镜手术多项技术空白,扩大了中国医生在坦桑尼亚的影响。他所在的第26批援坦医疗队不仅受到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坦桑尼亚卫生部、国家和省卫健委、受援国医院及各界的一致称赞,还在新华社新华网、健康报、山东卫生健康公众号、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2023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第26批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
 
  滨医附院儿外科丁国建
 
  真心换真情在东非续写大爱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坦桑尼亚的交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耳鼻喉科医生程绍光作为中国第十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来到这片神奇的大陆,开始了滨医附院的援坦历程。此后,张树华、邓国志、秦承伟……一个个名字,一首首赞歌,滨医人的大爱在非洲不间断传承。
 
  2022年1月,接力棒传到滨医附院儿外科丁国建手中,作为中国第二十六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他踏上前往非洲的路程。
 
  援坦两年,丁国建用人品和技术赢得了坦桑尼亚同行和患者的真情。
 
  出国前,小女儿刚满两岁,在孩子心里,爸爸只存在于手机里……
 
  提及到此,丁国建忍不住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情深处。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去帮助更多迫切需要帮助的人,见识一下只存在于教科书和文献中的疾病,把我们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他们。”说起为何报名参加援外医疗,丁国建的回答很真诚,“其实也就是换一个地方上班。”
 
  但对于非洲,对于坦桑尼亚这个只在地理课本中见过的国家,报名之初,丁建国心中有诸多忐忑。
 
  忐忑,源自对非洲大陆模糊的了解。那里远离祖国与亲人,那里疟疾、登革热等热带病肆虐,那里治安堪忧,抢劫、枪击事件时有发生……
 
  而随着出发之日的日渐临近,除了忐忑,丁国建心中更多的是不舍。
 
  “最初我把自己报名援外的想法告诉家人时,父母并没有反对。”丁国建说,妻子也十分支持,家人的态度使他对参加医疗队有了更大决心。
 
  但医疗队的服务期是两年,疫情期间,能否探亲是未知数。一别两年,家中年近古稀的父母,两个年幼的女儿,同在医院工作繁忙的妻子,每念及至此,丁国建总感觉心怀愧疚。

 
  出发前在济南机场合影
 
  2022年1月5日,是中国第26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出发的日子。当时恰逢新冠肺炎肆虐,坦桑尼亚防疫形势远不及国内,丁国建和队友心里都很清楚,到了那里,大概率会被感染。
 
  说这次援外之旅是逆行出征,一点也不为过。
 
  济南,上海,首尔,阿姆斯特丹,达累斯萨拉姆,几经转机、经停,历经整整40多个小时,丁国建一行降落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尼雷尔国际机场。
 
  飞机落地已是午夜,当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机舱进入航空港,随即被印度洋的热浪包围,“临行时国内正值数九隆冬,下飞机已是酷暑难耐。”丁国建说,疫情原因,途中一直穿戴防护装备,让人倍感疲惫。
 
  初到坦桑困难重重
 
  在刚刚启用的医疗队驻地,医疗队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隔离生活。
 
  初到坦桑尼亚,困难便接踵而至。
 
  因为任期结束和疫情原因,第二十五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已经回国,新队员来到这里,没有现场交接,没有厨师,没有翻译,甚至连上一批队员在老驻地留下的物资暂时也拿不到……
 
  这是一个刚刚启用的新驻地,居家用品虽已完善,但隔离期间,队员无法外出,生活物品、日常用餐、水电设备维护、防疫物资整理等都面对重重困难,在后期生活中,停水停电更是如家常便饭。
 
  “好在有大使馆和中资机构的帮助,还有医疗队员们的团结一心。”丁国建说,生活中的困难便不足为惧。
 
  坦桑尼亚公立医疗机构共分为六级,从诊所到国家中心医院,实行严格的转诊制度,患者去上一级别的医院就诊需要政府开具的转诊证明。而丁国建所在的穆希比利国家医院是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公立医院,负责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甚至非洲东部其他国家的疑难危重患者。
 
  在坦桑尼亚,小儿外科疾病谱非常广泛,常常能够见到我们国内罕见的病例,比如腹裂、脐膨出、膀胱外翻、两性畸形、一穴肛等各种严重的出生缺陷,肿瘤患者多数就诊较晚,手术时肿瘤常常占满整个腹腔,手术难度非常大。
 
  而穆希比利国家医院虽然级别高,但设备器械缺乏,特别是腹腔镜器械。穆希比利国家医院一直想要开展腹腔镜技术,小儿腹腔镜手术也是丁国建所擅长的领域,但因器械受限,很多工作难以实施。

 
  展示、捐赠医疗器械
 
  “当我把从滨医带去的腹腔镜器械展示并捐赠给小儿外科手术室时,科室主任兴奋得不得了,他亲切拥抱了我,并真诚地告诉我,从此以后,他们可以不用去其他科室借这些器械了。”丁国建说,当得知他可以帮助科室开展腹腔镜手术时,高兴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从基础的手术操作入手,丁国建逐步带动当地医生开展腹腔镜手术。他选择了发病率高、操作相对简单的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切入点开始腹腔镜手术示教和培训。
 
  “临走前,我们医院耿磊主任给我带的腹腔镜斜疝操作针展现了巨大作用。”丁国建说,这套小儿疝气针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自制的手术工具,也是儿外科的特色技术,这种价格低廉且可以重复消毒利用的针非常适合医疗资源短缺的地方,于是便成了当地医生爱不释手的工具,也成了中国医生和坦桑医生沟通的切入点。
 
  精湛医疗赢得尊重
 
  抵坦伊始,丁国建便开展了来到坦桑尼亚后的第一台腹腔镜手术,当他缝合完最后一针时,负责麻醉的医师竟不自觉跳起舞来,接着麻醉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助手都跟着节奏跳起来。
 
  “当地居民活泼热情,每当遇到高兴的事,就要跳舞表达他们的喜悦。”丁国建说,他也没想到,一场在国内开展的常规手术,竟让当地医护人员如此兴奋。
 
  从此,中国来的医生能做腹腔镜手术在穆希比利国家医院传播开来。援坦两年期间,丁建国凭借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获得了当地医生和居民的信任与尊重。
 
  66岁的Peronira是穆希比利国家医院的小儿外科教授,也是坦桑尼亚小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虽然是小儿外科的权威,但小孙女慢性腹痛却一直困扰着她,3年间,小女孩做了几十次彩超,甚至做了数次CT和胃镜,但都没有发现病因。
  中国医疗队来之后,在穆希比利国家医院小儿外科开展腹腔镜手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也得到了当地医生的认可,这时Peronira找到丁国建,希望他能够用腹腔镜给孙女探查病因。

 
  随后,丁国建为小女孩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慢性阑尾炎。不多久后,小女孩的腹痛痊愈了,此后,由教授介绍来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
 
  “教授说要真诚地感谢中国医生。”丁国建说,我也要感谢她的信任,“这份信任不仅是对我,而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这里从未间断援助的中国医疗队。”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援坦期间,丁国建积极拓展小儿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使受援国小儿外科腹腔镜手术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把当地原先仅能利用腹腔镜手术探查提高诊断率的水平提升到治疗水平,让原本只有欧美团队短期到访才能完成的手术变成当地医院常规手术。除此之外,丁国建还当起了“老师”,带出了5名“学生”。
 
  真心真情守望相助
 
  援坦两年间,最大的收获,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还有当地人的真情相待,用丁国建的话说就是“用感情换感情,以真心换真心。”
 
  援坦期间,一次应中建机构邀请,丁国建与另外一名队员前往大区转诊医院救治一名中国职工,由于语言、环境不熟悉,在大区转诊医院开展工作存在诸多困难,丁国建的一名“学生”恰好是这家医院的大夫,为了帮助丁国建,这名大夫乘坐18小时的汽车,风尘仆仆赶了回去。
 
  让丁国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穆希比利国家医院,丁国建接诊了一例因食管裂孔疝患儿,在疾病折磨下,这名患儿还患有严重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滞后,虽然已经一周岁,但体重仅有3.5Kg。

 
  患儿入院后,丁国建与当地医生合作实施了腹腔镜手术,经过精心治疗,孩子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患儿母亲特地去办公室找到丁国建,要求他跟孩子合影留念并邀请他去家中做客。
 
  那年中秋节假期,丁国建和同事驱车500公里去看望这名患儿,然而在回来的路上汽车抛锚了,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东非荒原,丁国建一行人在路边一筹莫展。
 
  等候了1个多小时后,他们顺利拦下了一辆当地车,司机下车热情与丁国建打招呼,并帮助他们重新启动了车辆。经过交谈才知道,司机在当地疾控部门负责运送疫苗的,而车上拉着的正是中国捐赠的疫苗。

 
  “司机说看到中国人帮助了我们这么多,看到中国人有困难,他必须停下来帮忙。”丁国建说,听到这句话,他感到特别自豪。

  2022年11月,丁国建随大使赴鲁伏马省松盖阿市开展义诊活动,一下飞机他便被当地人载歌载舞的热情感动。3天时间,医疗队共诊治各类患者1000余人次,听说中国医疗队来,有的患者甚至赤脚走路几十公里来到这里。当地患者亲切地称呼医疗队为mjumbe(意为“上帝派来的使者”)。

  “在这种平民化的援助交流中,我们用真心对待别人,别人看到你,也会看到你背后的中国。”丁国建说。
 
  依依不舍续写大爱
 
  “平时外出购物,或者有其他机会接触当地居民时,一听说我们是中国医疗队,都特别尊重。”丁国建说,“我觉得,正是这种不计回报的帮助,才获得了当地人热情的回馈。”
 
  回国之前,丁国建所在医院科室主任召集全科人集资,为他举办了送别晚宴,因为舍不得这名在他们看来医术精湛的中国医生,丁国建走之前,科主任特意写信给穆希比利国家医院院长,希望丁国建能够再留两年。
 
  “回首初到医院开展手术的时候,语言不流畅,医疗环境不熟悉,治疗理念不同,手术器械不顺手,可以说困难重重。”丁国建说,然而所有的困难都被一一攻破,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他的背后有在国内的整个科室、整个医院,整个大家庭,“每次完成手术后,看到当地医生肯定的眼神和举起的大拇指时,我知道我们做到了。”
 
  2024年1月,中国第27批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即将到来,第26批队员们归国日期渐近,虽然在最后的日子里想家到整晚失眠,但真正要离开的时候,面对这个曾经付出两年热血与真心的地方,丁国建还是有很多不舍与感慨。
 
  “能有机会代表国家走出来,并且力所能及帮助到一部分人,这份经历非常宝贵。”丁国建说,这次援外让他对国家有了新的认识,“有强大的祖国在背后给予我们支持,让我们走出国门更有底气。”

 
  滨医附院援坦队员与穆希比利国家医院院长合影
 
  2024年1月5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希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明明、麻醉科主治医师林峰顺利抵达坦桑尼亚,作为中国第27批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再续援坦前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
滨医附院美容医学部专家提示市民正视容貌焦虑
滨医附院美容医学部专
山东移动滨州分公司助力滨州市2024年工赋滨州县区行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全覆盖活动圆满完成
山东移动滨州分公司助
凝聚爱心力量,传递温暖希望——棣丰街道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凝聚爱心力量,传递温暖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备案信息